close
這題目太過嚴肅了,其實我只是想寫一點我的看展心得+聽演講心得而已
想說現在年紀大起來,失憶得很厲害,記個筆記回憶一下了。

跟Stone去畢沙羅展還去聽了一場師大美術系楊永源教授的演講,主題是在講Pissarro風景畫的社會意義
整場聽下來我覺得有幾個重點:
1.工業革命作為時代變遷的背景,藝術家基於理念的不同,對於同一主題會有不同的詮釋。農村是米勒與畢沙羅創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主題(尤其是米勒,幾乎畢生的關切都投注其中)。相較之下,米勒的批判色彩較強,是站在較同情農民的立場,他的畫作可見對勞動者深刻的描繪、同情,隱藏著對資本主義無情播削農工的控訴;相較之下,畢沙羅的農村作品中「人文關懷」的色彩較淡,更將其心力灌注於於色彩光影的描繪,以及技法的追求。
例如:




從這兩幅畫來看,上圖米勒的作品描繪出農婦背負著柴薪辛勞的樣子;而下圖畢沙羅所繪搭豌豆棚的婦女,雖然也是描繪農村勞動的作品,但卻少了辛勞的樣貌。鮮麗豐富的色彩,畫中人物的姿態,反而有種遊戲性以及律動性存在,但不會讓人有農村中辛苦勞動的感受。畢沙羅對色彩與技法的著重,反而帶來政治上「中立」、無色彩的感受。

但這並非意味著Pissarro對人文的不重視,從構圖的方式也可窺見一個作者關懷所在。仔細觀察Pissarro的作品,會發現他側重於「地」,在構圖上傾向拉高地平線,僅留下很小的天空。保留給土地更多的空間,進行細部描繪。如下圖:




2.那從畫中可解讀出畢沙羅的政治關懷嗎?講者認為畢沙羅應該是擁抱進步、即對工業革命抱持積極態度去面對的。怎麼說呢?看圖說故事的話,可發現畢沙羅會無意去帶到一些近代工業的產物,譬如說在農村中有冒煙的煙囪;鄉間有蒸氣火車冒著黑煙通過。當然觀畫者也可詮釋為,他就是很忠實地去描繪當時鄉村的風景。不過,要記住,構圖是有取捨的。繪畫不是攝影,透過作者的篩選,為什麼一定要放入這些好像有點煞風景的工業化元素呢?楊教授認為從構圖的取捨可看出畫家重視的東西,而在畫中所呈現的感受,又不具批判意義,因此他認為畢沙羅基本上是贊同進步的觀點的。


但不同於米勒對農村的執著,畢沙羅有著從農村到鄉村的轉移。尤其晚年他畫了好幾幅蒙馬特街景。以一種悠閒的態度,觀察著街道熙攘的人潮。以同一個街道同一個視角(都是由高向下俯瞰)在不同季節、不同時間、不同氣候呈現出不同的樣貌。這也正是作為一個印象派畫家的魅力所在,即使是相同的街景,在不同的光影變化下,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貌。





還有,楊教授對米勒畫作的解讀,認為他其實是批判多於對基督信仰的尊崇,他認為米勒的關懷重心在於農民身上。由於米勒的拾穗、晚禱...名氣實在太大了。樹大招風,名作總是會有後輩出來調侃一番,下面是達利對晚禱的「回應」,更多了諷刺意味在其中!




除了達利這種諷刺派的,當然也有向大師致意派的囉,Van Gogh受到Millet的影響,也畫了好幾幅有關播種者的作品。對照看看,似乎也能看到米勒的影子在其中呢!
米勒的播種者


下面是梵谷的...果然很有梵古風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